人是很渺小的,但是思想卻「可以」無限
文章由 ruby 

真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絕不是因為我沒學到東西,這我得先澄清,可是對我來說真的非常難回答。



這幾天對這個主題寫了至少兩篇文,都還是想重寫,對它們非常不滿意,所以原本跟David說的「這兩天」拖成「這個禮拜」了,而留言板上原本說的內容「不會很多吧我想」的承諾,屢屢被幾千字幾千字地刷新紀錄。




因為字太多又沒靈性,根本不是我的感想嘛!我幾乎都是被”i-Talent”這個名詞拖著走的,寫完沒有那種成就感,我就知道我還沒完成。



在我低著頭走完兩圈半的足球場後,我才發現那麼難回答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我之前在i-Talent學習的早已跟著我的生活緊緊黏在一起了,就是太理所當然,以致於我很難發現。從未用「社團」這個概念限制i-Talent在我心中的地位,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因它成長,而他也因我成長,我是這樣期許自己的。

(好了,覺得太多字的人可以不用再看下去,因為我已經破題了)



上學期i-Talent的課程(請到留言板看斯盈整理的課程檢討上看)最主要都是在David所謂的「養心之術」上。這種「養心之術」,該是每個大學生和成年人必須追求的,因為很基本也很重要,來自不同學院的成員一起學習追求最基本的態度和「自我修行」,會有「命運共同體」某種獨特的心理。而我們未來進職場必須跟來自不同背景的同事相處,如果能在彼此差異更大的大三大四繼續學習跟人相處的技巧,不僅提早學習,連生活也會成為一種樂趣吧。




「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意思對我來說是在上學期學了一些東西之後,到香港交換學生待了三個多月,看到新事物,尤其是別人的意見,腦袋會冒出:「除了他們說的意見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在看完一本書後,要自己冷靜一下不要被作者的角度影響;和朋友的重要討論或是他們需要我陪他們聊天時,我也會努力聽他們說話,辨別對方的心情、立場和態度、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反應,進而想讓對方和自己雙方都能有更多的收穫;在我發現連我媽都不了解我的行為,生氣的質問我:「你為什麼都在玩?」我重新反省自己,再很誠懇地寫封信回家向她解釋……




在做這些事情時,我不是按照步驟先想一下critical thinking和moments of
truth是做什麼用還有怎麼做,或是我要維持情感帳戶的額度......,就是很自然的想要做得更好。它們是我用來檢視自己的工具之一,讓我下次遇到問題時,會用更好的方式做決定和回應,而這些行為,都根基於我之前在i-Talent累積的學習。所以,現在即使沒有和成員在同一實質空間相處,卻會因為
i-Talent的學習常出現在生活中,要與大家接軌其實不難。



我知道自己的經歷與思考差David遠得很,甚至不及他的21/49(我的年齡/David的年齡)=
3/7,有很長一段路要累積。以我目前能想出的方式就是持續讓自己接受刺激,看能刺激出什麼火花來,令我能想得更深更全面,當然,我不可能用什麼親身體驗的慘痛教訓,成為現代受虐孤兒,過著如煉獄般的生活,出淤泥不染地成長,從中提出智慧的果實與超脫的胸襟,然後成為得道高僧、世界的偉人,不可能這樣。




我想到的辦法就是利用空間的差異,提高我的感知的敏銳度、和師友甚至是陌生人聊天發現別人是怎麼想的,他們看同件事情的角度是怎樣……。



所以,前兩個多月我只用日記本記錄想到、看到的,莫名覺得刺激不夠,所以我才會盡量「玩」,但是,玩能夠用照片記錄下,但我看書得到的知識、練習寫作時的不同嘗試,這些生活剪影(說得好孤單),只留給自己和改我文章的教授知道最多。




我繼續過我的交換生生活,直到和我的朋友兩人從雲南香格里拉返回香港後,空間驚人的差異性令我生理、心理一下子無法適應,過多的感受就像憋尿憋太久再去方便那樣快速又俐落地衝進我的腦袋,那種刺激太強烈了,我為了無法消化的刺激掉了一個晚上的眼淚。




人是很渺小的,但是思想卻「可以」無限,我說的是「可以」而非「一定是」,端看個人體悟和經驗。我很喜歡胡晴舫《旅人》,她在書中提到旅行對旅人的意義,認為旅行不僅讓人體驗其他地方的不同風貌,可能還賦予另一項意義:離開一個太過熟悉的地方(可能是自己的國家或是居住很久的地方),除了是我曾認為的一種解放外,也是對自己的「重新審定」,可以跳脫框架往內檢視「以前」。而到處去旅行的旅人,藉由多次這樣的進進出出,逐漸修改自己,形成「我」。




旅行之所以被推崇,有一點是因為它使人學習,包括行前準備周全、如何應對行中遇到的無預期的狀況(包括身體心理,以及外界施加的),我第一次嘗試後,發現不同的自己----原來我的脾氣沒那麼好,而且很固執。(好...這段是題外話...)




所以我選擇交換學生,透過不同的生活來擷取,當初選擇看起來和台北很像的香港,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挑戰。我當然知道去非亞洲國家得到的刺激會是立即而強烈,環境本身就會跟我的成長背景形成強烈衝突,可是我不想選擇這種由環境給我的被動式的接受,我想要自己去找夾縫中的差異性,自己去尋找「刺激」,讓自己的感官變得更敏銳,對於和台北相像的香港如果都能在短時間內找出差異中的樂趣的話,我絕對會再成長,我是這麼跟自己下賭注的。




我想,我跟自己打下的這個賭注到目前已經贏了,而且,還比當初我想的贏更多。

 
來回四小時的車程,一同奮鬥的夥伴,值得!-輔大日文黃韻韓
   
「請問iTalent是個什麼樣的社團呢?」
     「在這裡每個人會用心把對方的問題當問題,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想辦法,彼此扶持一同成長噢。」
 
   
這是我第一次從我朋友口中聽到iTalent時我們的對話。我是就讀於輔仁大學日文系四年級的學生,大學的前三年人生都奉獻給工讀及系上課業。雖然從高中開始就立志想當日文翻譯,但是實際去嘗試翻譯打工後,我發現興趣與現實還是有段差距而逐漸對未來感到迷茫。而這時我政大的好朋友向我提起iTalent,,不僅有業界導師替我們上課培養職場軟實力,更能實際參與workshop去學習我在日文系所學不到的知識,所以我在去年12月時來到政大、實際體驗社課,沒想到我就從此愛上iTalent!

我相信很多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我會願意花來回四小時的車程來上課。因為iTalent不僅僅是提升人的「能力」,更是從最根本的「態度」及「思維」改變生活。在這個社群裡會開始思考很多過去逃避或是未曾想過的事,由導師領導思緒、探索,一起一步步找到最適合的路。導師David總是說「將心比心,創造雙贏」,而社團的大家也秉持著這個理念,互相幫助共同學習,讓自己知道「我不是在孤軍奮鬥」。這樣的好社團超越了學校及資源的障礙,讓我這個輔大學生能夠開心展開充實生活,每天面對新挑戰!
 
學這麼多東西,會花很多時間吧?--政大企管何元君

 當初加入時,我問上一屆的成員:「學這麼多東西,會花很多時間吧?」,她回答:「會!在i-Talent我們所花的時間會比一般社團多,除了每週的主題Workshop外,事前也要先蒐集資料與學習小組討論,但也因為這些準備與投入,我們學習到的東西也比其他社團多很多!這對我而言真的很值得!」。我當時半信半疑,心裡想「先觀察看看吧!到時如果花的時間太多又學不到我想學的再走也不遲」,於是就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待了下來。

學習過程中,的確,我撥了蠻多時間在i-Talent,不算Workshop一週大約2-3小時吧!但是,我真的愛上i-Talent了!我在之前曾參加過3個社團,有學術、有玩樂,但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現在我終於知道了,在其他學術性社團多是單向學習,請講師或是由學長姐在台上講授課程,學的是一些書本上可以找到的專業知識;而在玩樂性社團中,我有空時才會去那裡晃晃、找些樂子殺殺時間,但我感覺不到成長。現在,在i-Talent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有一群志同道合、願意認真學習的成員和我互相勉勵,我們如同家人一般,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還有一群真心希望以己之力來幫助年輕人找到自己出路的業界導師們,他們用心關懷每一位學生,用他們在職場打拼數十年的經驗做為教材,提升我們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真的很幸運我能遇見i-Talent,它教會了我好多東西,我變得更加積極、做事更有效率有原則、懂得如何與團隊溝通、也對自己更有自信!希望未來有更多莘莘學子加入我們,讓i-Talent生生不息的綻放光芒!

 
如果能有機會,把握曾經近在眼前的美好--政大地政曾韻丞


2009的夏天,我在各式各樣的活動網宣中看到了一個不熟悉的字眼 – i
Talent自學社群,當時的我非常好奇,疑惑著這到底是個怎樣的團體?看起來不是在上課,不是在定期聽講座,不是在教導財金相關知識,也不是在進行什麼大腦開發與教育學習,以往我經驗中的所有可能性都無法用來解釋這個團體,這讓我的好奇心癢到無法忍耐的地步,不知不覺地就按下了網宣中的連結,從此結下兩年的奇妙緣份。

    老實說到現在我還是無法用市面上常見的行銷詞彙與包裝手法來解釋,i Talent到底是個怎樣的團體,這跟2009年暑假結束前我正式參加i
Talent為期三天的workshop活動時,是一樣的心情。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要做什麼,當時只知道導師David在台上賣命地說明”心、智、能與學、問、習”的重要性與邏輯架構,但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帶著一知半解的認識,繼續參加i
Talent的各種活動。
    然而越到期中,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忙,事情多到時間已經完全被佔滿,沒辦法繼續參加時,我退出了i
Talent。當時只覺得有些可惜,卻沒發現自己失去了一整年學習與成長的機會。這一年當中,我參加許多活動,把時間格擠的很滿,看似很充實,卻茫然沒目標,但我沒時間仔細思考這些。

    直到2010年夏天,i
Talent第二屆招生時,我突然發現當初要是能把這一年的時間花在iTalent的各種學習上,將更有價值與意義。我想起之前對自己說過,如果明年時間允許,一定要以iTalent為第一優先!而去年我也如願以償回到i
Talent,繼續前年未了之緣。
    如果你也想了解i
Talent究竟有何魔力,以及所謂的”心、智、能與學、問、習”到底是什麼,歡迎你加入我們,一同學習與成長!

 
除了分工,更要合作,手拉手, Let's jump!--政大國貿奚鶴珊

  別人眼中的我,似乎是個很有想法,凡事都有自己計畫的人,因為我想做什麼就一個人勇往直前,以前覺得那是我偉大的獨立;但是,對於未來的職涯規劃,卻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和無助,似乎沒有人了解我,就在大二升大三的神奇夏天,我加入了i
Talent!!
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對於平常甲負責A部分、乙負責B部分小組報告模式一定不陌生,上台時大家各演各的獨角戲,拼湊完了一份報告,在i
Talent裡,透過專案小組、各部門的開會執行,我學到的重要一課:「分工≠合作」,經過不斷的溝通才能融合出一份好的成果;除了大家總是秉持著認真的態度開會外,我們彼此分享、一起築夢,有非常多的機會和成員們互動,從暑假的小組7
Habits讀書會,社課前的小組事前準備、Workshop中的火花激盪,說說自己的意見、聽聽別人腦袋瓜裡的東西,補上拼圖上缺的那一小片,一起完成美麗的畫面!面對未來,我們共同摸索找方向、當彼此的鏡子,而在i
Talent中最迷人的是溫暖,心情低落時的主動關心、報告前的加油小簡訊、主動互相支援的那一雙手,每個人都像是一個發燙的燈泡互相通電,在I
Talent裡我找到了我的頻率,也找到可以一同手拉著手往上跳躍的好夥伴,那你呢?

 
創造雙贏的團隊  --政大國貿陳斯盈     
進入iTalent第一年時,每個星期都有功課要準備,雖然偶爾會感到辛苦感到累但總是期待每個禮拜和大家的聚會,跟大家一起上課、一起發想許多想法,而在進入專案密集期的時候,每周五下午是我們共同的iTalent時間,從課程組的討論接著人資組的開會到最後的行銷組大開會,雖然馬拉松式的開會很累,開完會總有腦細胞死一堆的感覺,但是這段時期是我們轟轟烈烈的戰友期,大家一起努力投入iTalent,努力產出一些目標成果,並在合作的過程中彼此磨合建立彼此的默契,而當現在的我回頭去看過去這兩年時,每每覺得很慶幸自己有投入iTalent,而且和一群夥伴們建立互信互賴的情誼,到了現在,即使在很久才聚一次的聚會上,我們依舊能夠找回當初當戰友時的熟悉,大家可以放鬆地聊聊過去、現在與未來。

加入iTalent是我目前做過最對的選擇,在iTalent裡面雖然辛苦,但是讓我學到一個道理就是「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當自己真正認真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時,總是期望能順利得到比預想中更好的成果,但有時還是會遇到最後的成果不如預想中的好,但是在整個投入的過程中,自己的成長以及夥伴們的情誼就是最好的回報!加入iTalent有時候會覺得很累但總會想要秉持著說到做到的精神繼續堅持下去,但在自己低潮時總有夥伴們試圖拉我一把讓我能靠著休息一下,而當非常有passion時就是去拉夥伴一把的時候了!在這裡真的認識了許多共同成長的夥伴們,因為一起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困難,也一起抱怨過努力過,最後我們一起成長一起變得更好! 


 
領導與學習  --政大廣告葉千岱
回想一開始對於自學模糊的概念以及對自我成長的期許,我覺得i  Talent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社團,因為它讓我了解有些被我所忽略卻是未來工作所需的重要能力,也讓我透過團隊的摩擦,收取成長的果實。   
過去學習的經驗,問題似乎總是會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架構與答案存在,但是在i
Talent做專案與活動時卻是處在一個從零做起的狀態。在「五項修練」、「招新」、「企業拜訪」中,即使從一開始蒐集想法的過程裡,就有許多技巧可以幫助組員更有效的激盪點子;組員意見衝突時,除了學習如何表達意見之外,還有討論地點的選擇,溝通情緒的觀察等細節要納入考量,甚至面對阻礙時,要透過不斷多面向地問問題,找出最核心的根本問題,這些其實都是系統思維的運用,i
Talent深入探討這些面向,而我也在實際的專案運作中發現這些議題的重要性與實用。    「教導別人能讓自我的學習更加透徹」,這也是我在i
Talent所突破的部分,當學習進階到小組長階段時,我學習成為一個小組的引導者,一開始的擔憂,透過與指導老師David和其他成員的討論,讓我對於引導者的角色定位更加了解,除了傾聽組員說話的內容、背後的原因,引導者事前的構思與準備,都關乎開會的效率。回想起來,這些在i
Talent所經歷的種種,確實就是一種職場態度的磨練,難怪David總是提醒大家把i Talent當作是一個實習來操練。除此之外,不可忽略的是,我在i
Talent交到了一群積極、願意改變以及成長的好夥伴,這些夥伴讓我在學習的跌跌撞撞中增添了不少的歡笑,積極的態度也彼此影響,讓我很開心能夠在i
Talent中有所成長。
 
企業專訪之心路歷程 --政大新聞陳昱陵


     提到「企業參訪」,就可聯想到穿著套裝進大公司的場景,是多麼的另人著迷,因為如此,我加入了企業參訪專案。 
此專案和一般學校辦的企參不盡相同,學校的只需「參加」即可,iTalent的企參專案卻是一切從零開始,自己尋找企業、企業主、擬定拜訪策略到完成企畫書,最後主動聯絡、實際參訪,這些過程由我們一手包辦,說起來輕鬆,但事實卻是碰到無數次瓶頸才有的成果。
  專案過程中我們遇到幾次困難,第一次挫敗是因為溝通不良,認知上有誤差,整個專案團隊沒有共同目標方向,彼此間並無合作,完全無進展可言。直到社群導師加入後,加以整頓,專案團隊的雛型才正式出現。
  然而團隊並未因為導師加入就一帆風順,我們接連遇上如何擬訂策略、如何接觸企業主的困境,或許是因為我們都是第一次從事類似的專案,才會覺得寸步難行。每次遇到瓶頸,會議就因此停滯,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的流失,每次開會時間都長達四、五個小時,還是無法達成共識,這樣的精神耗損,曾讓每個專案成員感到無助,甚至有想放棄的念頭。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重新尋找方向,重新建立團隊信心,彼此鼓勵,提高團隊士氣,最終我們起死回生了!
 
經過這次的轉變,我們的專案開始變得順利,這讓我學到,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試著運用其他方法,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此外,團隊間也要彼此信賴和幫助,團隊才會更有士氣,做事效率也會更高。 


 
溝通,真的是一門藝術呀! --政大國貿張芷綾


       
成長的過程中,經過一些經驗法則,在大學時期我變得較擇善固執,而且認為「有話請直說」。講話何必扭扭捏捏、吞吞吐吐,人家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小腦袋瓜裡頭在想什麼,拜託,就直接說,好嗎?
奉行著有誤會就直接面對面解釋,不在背後說長道短、東批評西暗譙的人,有何任疑問與認為不公平不符合正義之事,對!請直接說。   
一次IBM企業參訪行前討論會,與企業導師David
討論時程安排,David問我們敢不敢問一些較刺中核心的問題,也就是說,中了核心沒錯,但,是「刺」中的,四個人當中,我理所當然地回答:「敢呀!」David笑笑地回應我:「我知道妳敢呀!因為妳跟我以前一樣,眼睛太白。」大夥哄堂大笑,我卻完全不知道,David
的暗喻為何,大家又是為了什麼而笑,直到一位朋友說了關鍵字:「白目」,我才理解。但我非常不解,我不是一直以自己的「率真自然」而自豪嗎?哪時候這樣的「率真自然」被解讀為「白目」了!
    後來繼續討論,因為我們企業參訪活動目的之一是希望企業認識iTalent
,行銷我們自己,讓企業看中我們的潛力成為旗下員工。David又問我們了!「你們敢不敢跟總經理說:『那你覺得我可以進IBM嗎?』」在角色扮演模擬參訪過程中,與David問答幾回後,他停頓了一下,我又奉行「快狠準」主義,馬上單刀直入的開口:「那總經理,你三莫我可以進IBM嗎?」David跟我說:「這樣就太急了!等一下,等對方跟你有eye
contact之後再說。」 這兩件事放在我心底。   
後來一次開會,談論到四人小組有分成兩派的趨勢,一位組員將此事提出來,希望不要落入「黨派之爭」。組長跳出來向大家解釋為何她與我最近會「過從甚密」,因為在被「頂頭上司」David認為專案進度過慢而非常挫折的我們,決定兩人先商討,從晚上六點到十一點半,我從一開始「震懾」於組長的威嚴而正襟危坐到後來我跟她「稱兄道弟」,坐姿也越來越下滑,簡直把組長的寢室當成自己的家,這樣的轉變也讓我很訝異。
   
「因為我們有共同討論過,所以芷綾會比較熟悉我提出此方案的思路為何。我當然也有嘗試跟我的組員更靠近點,但妳這學期課比較多,在妳『紅燈』的情況下,我不敢妄自打擾妳,剛好芷綾那一天是『綠燈』的環境下,我跟她才談得來。」
   
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發。組長應用了David的「紅黃綠燈理論」:綠燈時是對方願意進入這個對話空間,這個時候很適合進行溝通,黃燈是對方想離開這個對話空間,紅燈則是對方完全不想聽你說話,沒有意願進行溝通。
   
加上之前的兩個經驗,我開始明白,話是說給人聽的,我們講話大部分是希望對方接受並給予回應(當然,自信自語,純murmur不計於內),但為什麼大部分的情況,我們講的話,對方根本不屑一顧,或者不接受我們的論點呢?
    溝通也是要講「天時地利人和」的呀!    回到「紅黃燈理論」,如果對方在紅燈、黃燈呢?   
請記得,溝通這件事是操之在我的。為什麼不自己創造一個綠燈的環境讓他紅轉黃再轉綠呢?   
半個月前,跟好朋友爭執頗久的我在試探過後,感覺可能對方有想和好的傾向,我決定打破僵局,但雙方皆有疑慮的情況下,這個對話空間會困難重重,這樣黃燈的情況下,我該如何「轉黃為綠」呢?
    我主動打電話,先道歉,並約定一個見面吃飯時間,為了展現我的誠意,由我找餐廳約時間,對方只需等候通知。
對方感受到我往前跨了一大步想要握手了!對方也會解除心中的疑惑向前一步與我擁抱!畢竟曾經是那麼好的朋友。   「妳不太一樣耶!」   
看著對方,我笑笑地點點頭:「嘻~」

 
有能夠和自己一起遠行的朋友--青春不會孤獨 --台大國企所 林佩璇 (政大廣告系畢業)


那年夏天,我們相遇,從陌生到認識,一起分享一個理想,在團隊中我們學習合作、學習溝通、學習了解彼此,像顆原石般辛苦地反覆打磨拋光,必要時將自己砍掉重練,同甘共苦,互相扶持,一起讓心臟不停狂跳,一起記住這些美麗瞬間,我們用青春交朋友,兩年來相互看著笑著漸漸相似的我們,更加體會無條件信任的快樂,與「想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想要走得遠就要一起走」的意涵,在i
Talent真的學習到好多,當我以為自己長大了,出去外頭闖一闖,才發現長大還蘊含著--責任勇氣與堅強,幸好有能夠和自己一起遠行的朋友,我知道我的旅程不會孤獨!
特別謝謝David與曹代,耐心用心苦心地堅守不撤,望著你們在前方的背影,人生這條路似乎變簡單了一點,雖然現在第二屆已各奔東西,謝謝你們繼續堅持,隨時等我們用各種方式歸隊!真的很慶幸能交到這一群好朋友好姐妹好伙伴~~
i  Talent教我的一切已快變成我的信仰!對於未來,肯定還會有一些新的疑惑、好奇與不安,我們再一起向先旅行人生的人請教吧!不是因為有路我們才走,而是因為我們走了才有了路,這是一段青春成長歷程,這是一個嶄新的365天,這是我們的i
Talent !